以榮格的人格類型分析,我可能是內傾情感型。
不知道什麼時候,自己開始變成以前覺得的那種怪人。不關心外在世界發生什麼事,喜歡獨處放空,不一定要想什麼,只是陷入無意識狀態。對他人情感漠不關心,以自我為中心,時常不經意就傷了人。
發現的時候有點困擾,覺得這種性格,似乎不符合大眾的期待,並不是社會主流人格,也懷疑自己是什麼時候開始變成這樣的。讀了《榮格人格類型》(Daryl Sharp,1987-2012)後,較能夠以全面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性格轉變,以及釋懷了沒有什麼人格是較高尚或優越的,不需要為了符合社會價值觀,而強壓抑住隱藏的特質。
即使小時候的我也能輕易察覺到,社會喜歡外傾(且最好是思考型)的人,於是在人格還沒真正發展完全時,為了討好大人,漸漸變成外傾的個性。大學以前給人的印象是八面玲瓏、善於溝通、客觀思考,而志向也是成為管理層級的人物,我總是乖巧聽話、認真讀書只為準備一個據說會決定一生的考試。我想這時候的我應該是外傾思考型。
上了大學以後,我覺得人生真正自由地開啟了。我被突如其來的改變逼眩得眼花撩亂,並且大量接觸到來自不同地方與階級的人,外在環境的感官刺激猛然升高,我為了應付這樣的改變,迫使了外傾感官活動大幅活絡。大學的我很看重物質層面,很希望讓自己看起來體面、有知識,我想這時期的我屬於「外傾感官型」。
大學快畢業前,我開始深切感受到「有事情現在不做以後就沒機會做了」,於是毅然決然進入藝術領域。我來到應藝所以後,大舉跳入無止境的內在世界,我成了內傾情感型的人。我只關心自己,對外在世界無感,痛恨社會價值觀,我只願意聽從自己的心,凡任何決定我都得確定是「我」做的決定,而不是受到他人影響,才會去做。並且時常陷入自我意識之中,沉迷於潛意識繪畫,對於內在世界充滿樂觀的期望。
轉換到完全不同的環境自然會遇到很多衝擊,也曾後悔並想過要休學,畢竟它和我過去的人生經驗大相逕庭。但是如果沒有選過錯的路,就不會知道其實人生沒所謂錯的路。這兩句話看似互相矛盾,我想說的是,我本來以為我選錯了,因而感到後悔,但是逼迫自己留下後,反而發現了不一樣的世界。如果我一直選擇我以為對的路,那麼我的人生將只有一種可能,因為我必定會選擇安適的道路,那是經由我的過往經驗累積起來的。我們可能因為遠離了舒適圈,而誤解了眼前的路是錯的路,其實萬物的本質並無善惡,他們只是存在,而我們只負責經歷,不負責評斷。
過去的我一直不了解自己為何衝撞、為何痛苦。明明知道怎麼做是最好,卻老是做不到;明明知道問題在哪裡,卻總是難以解決。讀了榮格的人格類型分析後,才知道人的性格與大自然一樣,一直在尋求平衡。每個人因為天性,會有偏好、擅長的特性,然而潛意識不允許我們只偏向一部分,它發揮影響力讓我們成為一個「完人」。原本發展外傾思考的我,內傾情感是不擅長的部分,於是我隨時間與環境的改變,漸漸地往內傾情感走去。即使過程中會有衝撞與苦痛,我們在一次次的拉扯中,漸漸地體驗了不同觀點的我們,並且完整了自己。
後記補充:
「外傾情感」一直是我很弱的能力,即使努力應付群眾,迎合同學或師長的期待,我仍然覺得格格不入且疲憊,甚至有些瞧不起自己。並且時不時就會興起要放棄一切、毀掉所有人際關係的慾望。然而就算我察覺到自己在這個能力上的不足,我仍然很難修正改變它,因為我對於迎合外在世界感到非常不屑,內心的驅動還未達標準時,什麼都是勉強不來的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