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題:回顧自己在人生中思考過的重大問題。這些問題是哪裡來的?是生活需求逼迫?還是有更深的來源?
9年前,姊姊出了車禍,撒手人寰。國小五年級的我年紀已經夠大能明白失去親人是怎麼一回事,但也太小以致於無法理解死亡本身沒有答案也沒有意義,一切都是靠我們去賦予它意義。
##CONTINUE##
無異於人,我歷經了悲傷的五個階段。過程中我不斷思考姊姊的離去到底是為了什麼,我以為世界上每發生一件事都有其道理存在。從一開始的否定、憤怒、傷心到後來的體諒,我漸漸知道其實沒有所謂為什麼,問題的本身就是答案,我得到了屬於自己對於生命的心得與詮釋。
人生有得必有失,有生命就有死亡,失去了什麼你必定也得到了什麼,其實我們可以這麼說:因為死亡駭人,所以珍惜生命;因為失去,所以愛。讚頌生命的同時我們也應當讚頌死亡,正因它的存在,才顯得生命可貴。死亡是未知的華麗冒險,是生命最後一到燃燒得燦爛的光芒,因此我們不需要逃避它,而是該去擁抱它。
當你站在一條河流中,看著雙腳在透明清澈的溪水中沖洗,然而上一秒流過的溪水已經和這一秒全然不同了,縱使它們看似一模一樣。同樣地,這一時刻的我其實在下一時刻就已經算死去了。甘地曾說:「每次睡覺,就是一次死亡。」我們都同意,回憶是人們活過的最好證明,那些過去的舊的老的回不去的事物早就已經死了,丟棄的東西是,逝去的愛是,童年亦是。因此昨日的一切再也無法改變,只存在我們的記憶中,故我宣稱昨日已死。
但是我們不會害怕入眠,那是因為我們清楚明白:還有明天。
但是誰說死亡沒有明天?當生命燃燒到盡頭,身體逐漸腐朽步入塵土,我們已經用光了上帝給的一生的時間。這過程中我們必然完成什麼、經歷什麼,剩下的,就交給後來的人吧!他們為我們帶來「明天」,替我們感受明早晨曦的溫柔,以及招待侯鳥每季的光顧,這些仍然持續著,地球依然轉動如往昔,只是我們再無法參與。但是這又何妨?耗盡了一生仍然無法完成的,就放手交給後人去做吧!無須害怕死亡,面對它,擁抱它,感激它,然後,更愛這個世界和生活在這世界的人們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