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-11-12

泥巴人 Ramesh Mario Nithiyendran





2016關渡雙年展《打怪》@關渡美術館

泥巴人 Ramesh Mario Nithiyendran(印度裔澳洲藝術家)

以未經燒製的陶土作為創作媒介,加入各種生活的事物,捏出一個個比真人還巨大的「泥巴人」。泥巴人下面還放著台灣黏土的袋子,藝術家希望展期過後,這些泥巴人都可以回歸土壤,獲得重生。 

這些「泥巴人」因為沒有燒過,都是暫時片刻的,無法長久保存,稍微碰撞就會毀壞。但也因為沒有燒過,而能夠回收重新使用,製成其他任何可能的物件。陶土正因為他的「片刻」而成為「永恆」,透過藝術,陶土具象化了「片刻即永恆」,使之不再只是抽象的一句話。 

此外,Ramesh也為陶藝在當代藝術中打開了嶄新的一道門。陶藝一直以來都很強調工法技術,然而卻也因此而受限其在當代藝術中的發展,過於強調技藝反而使得藝術性隱身於技術之後。Ramesh試著用這些「粗製濫造」的泥巴人,將陶藝的姿態放軟,融入當代的彈性柔軟之中,以最直接的方式表現藝術精神。讓人們看見,陶藝之於當代藝術的另一種呈現方式,可說是開拓了另一條藝術之路。 

Ramesh說:「我不會形容自己是陶藝家,我比較像個使用陶土的藝術家...我跟隨『後媒介』學派的思考,相信當代藝術的本質在於以材質呈現創作概念。」 

陶土型態的自由度與包容力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,而其連接並探討過去現在未來「時間性」,更是令人著迷不已。因此,陶藝延伸的深度與廣度,是很少數的藝術形態能做到的。陶藝在當代藝術中還有怎樣的表現,相當值得期待。

--
Ramesh作品集:http://www.ramesh-nithiyendran.com/2016-Mud-Men-National-Gallery-of-Australia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那些溫柔的、乖巧的孩子, 還有那些躁動的、不安的孩子, 展現不同的樣貌,投射不同的情緒。 隔著距離看 都同樣令人心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