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-03-09

在自由裡找尋框架

  我正在適應,適應這種開闊的自由。曾經在大學的時候寫下「我被囚禁在這知識的殿堂」,現在在研究所過著非常自由的生活與心靈,原本已經習慣了束縛的壓迫感的我,突然張開了雙手,卻無所適從。

  隨著一個學期的過去,我開始認真地思考畢業的論文題目。到底想要做些什麼呢?有時候很想隨心之所向,專注於創作,滿足我說故事的慾望;但是有時候也很想藉由研究所論文做些「有用」的事。

  原本已經很確定要創作的,今天去聽了交大管院的品牌與行銷課程後,那股做研究的熱情又出現了。我了解自己是一個很務實的人,不論什麼東西都會想想能不能用,是不是好推廣,不喜歡自私地滿足自己的慾望,很想要研究一個東西,那是可以造福人群的。



  上個學期由於都選修本所的課程,一度為自己的封閉感到非常焦躁。這個學期主動去旁聽了很多別所的課程,終於有活水流入的感覺,覺得非常的暢快與充滿活力。雖然交大這個教行銷的老師很偏激,眼界有點小。

  不得不岔題一下,今天上課聽到老師說:「我敢保證,在台灣本島這個四面環海的國家,我所說的一定沒有人比得上我。」讓我想到孫維新曾說過:「活的越老看得越多,越是覺得世界好大,自己好渺小,所以我不會隨意拿我的想法來影響你們。」只能說一個人的深度與廣度,一句話立分高下。

  上完課以後我獨自在校園走了幾圈,想著自己的未來,想著自己到底要做什麼。

  能不能有什麼方法,可以滿足我創作的慾望,同時又達到具有實質益處造福群眾呢?而我真正關心的又是什麼議題呢?

  其實最近一直在想,如果未來工作打算做行銷,研究所念應藝所其實也沒什麼用處,畢竟不會設計,還是可以做出很棒的企劃。但是今天上完課以後開始有別的想法了,老師說,行銷中有很重要的一環即是設計,但是設計往往被行銷學所忽略,因為管院的老師都不會設計。(這是那個很偏激的老師說的,而且他還加了一句:「除了我之外。」)再看看現在的橙果與奇想,也許在某些市場區隔裡,設計真的跟行銷密不可分。而可慶的是,由於人類生活水準的提高,這塊市場區隔有越做越大的趨勢。

  有時候習慣了應藝所的薰陶,自己也會有點討厭自己的功利。其實來應藝所最大的好處就是向內探索,了解自己。而這是所有人一生當中一直努力去了解,甚至有些人窮其一生都無法了解的課題。但是面試的時候說這個主管會懂嗎?然而我也不願意去相信社會上的主流族群,真的有我所想像的這麼淺薄。而當我開始陷入這麼浪漫的想法時,又很想要藉由藝術創作,溫柔地提醒人們去思考自己的內心,提醒人們向內探索,而不是一味地向外追求。

  也許一直搖擺不定就是我的個性吧。到底要做什麼,好像已經有個影子,卻還是一點也不清楚。現階段我最重要的工作,就是用力地活著,然後一步一步慢慢地釐清思緒吧。我相信,答案就在我的心中,只是現在被太多的雜亂覆蓋住了。總有一天一定會撥雲見日,自然明瞭。

  我相信自己。陳老師的這一句話,真的給我好大的力量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那些溫柔的、乖巧的孩子, 還有那些躁動的、不安的孩子, 展現不同的樣貌,投射不同的情緒。 隔著距離看 都同樣令人心疼。